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法檢口試

我法檢報的級數是B2,也就是歐洲語言檢定共同分級制度中的中高級。當初之所以會報名,是希望自己在去法國之前能多讀一點法文,而且在考試壓力鞭策之下,讀起書來會更有動力。雖然沒有按照計畫每天讀法文,但至少讀的比以前勤,上法文課時Emilie還稱讚我法文進步了呢。

上禮拜五考了筆試,聽力快得像機關槍一樣,閱讀則是怎麼樣都抓不清題目要怎麼寫,只有寫作部份稍微好一點,畢竟是靠平常實力累積。今天下午參加第二階段口試,台籍監考官先讓我抽兩篇短文,從中選一篇考,然後有半小時可以在一間小房間準備。不能帶字典和書,只能帶題目,紙筆和準考證。我選的是一篇「交換房屋」的短文,想說這個題目跟自己比較切身相關,相對來說好發揮許多。交換房屋就像是電影「戀愛沒有假期」那樣的概念,兩個不同地區的人到對方的國家旅遊,交換對方的鑰匙,住在對方家裡。由於是交換,所以一毛錢都不用花,可以大幅減少出國旅遊預算。

我大致上把我的論述分為三點。第一點,交換房屋省錢又經濟,跟在家裡一樣舒服。而且可以減少度假時房屋閒置的問題,資源可以有效利用。其次,住在當地社區,比住旅館更能接觸當地文化,無論是參加社區活動或是上傳統市集等等都比在旅館來得方便。最後,交換本身就是一種互惠,彼此都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在異國旅行,不用在另外請人打掃,看門,照顧寵物或植物等等。

考官是一位美麗又溫柔的法國老師,她問了我幾個問題,如何光靠網路連絡就建立共識,如何確認對方值得信賴等等,總之就是繞著信賴著個問題打轉。我想到兩點回答她的問題,也許可以請當地友人幫忙協調連絡,或是找有豐富交換經驗的屋主。考官也點出我只有看交換房屋的優點,卻沒有檢討可能會有的一些風險。寫作或是發表時都要注意邏輯結構是否合理,這是平常就要練習的,但幸好老師是位好人,所以我很順利的考完口試了。

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琴鍵

晚上十一點多走出總圖,帶上內耳式耳機,我騎著腳踏車回到教會辦公室。看著皎潔的月光,耳裡有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相伴,這學期的無數個夜晚都是這樣度過的,有鋼琴陪伴的我是幸福的。上星期二聽了隔壁鄰居,師大音樂系才女翁莉雯的畢業獨奏會,三月聽了系上學妹翊瑄的鋼琴獨奏會。隨著她們的琴音,對音樂的純粹感動、學琴的回憶、技巧無法突破的惆悵,種種複雜的情緒心底翻騰上來。

我學鋼琴的過程,大概是從小學一下開始,到高一升高二的暑假結束。當初學琴的動機純粹是偶然,在教會長大,看到鋼琴就忍不住想摸。小一時我在我家附近的MPM補數學,那裡剛好也有鋼琴班,結果爸爸就讓我學了。駱春滿老師是我第一個鋼琴老師,教學並沒有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我跟著她到小三上學期。陳怡芳老師是我第二任鋼琴老師,她上起課來嚴格許多,也許是自己不認真練琴,她一直沒有給我困難的譜,我總是彈著無趣的拜爾。九八年那年,我五年級,二舅媽過世了,為了幫忙照顧舅舅的小孩,我媽帶著我和弟妹搬到金門。李麗娟老師是我那時候的鋼琴老師,由於不清楚我的程度為何,她給了我一些簡單的譜,有很多甚至是我以前就彈過的了。同樣地,那時候因為不愛練琴,鋼琴程度可說是停滯不前。

六年級回到台灣之後,就繼續跟陳怡芳老師學琴。九九年十月直到零四年八月最後一堂鋼琴課。上國中之後兩個星期上一次課,但是那三年我也沒有好好認真練過鋼琴,每天只愛打電動。真正開始認真練琴,而且自己也領略到鋼琴的演奏方法是在上高中以後。那段期間雖然也是兩個星期上一次課,課業比國中更為繁忙,但即使沒有人督促自己,我也能純粹靠一股傻勁撐下去。我每天狂練鋼琴,小奏鳴曲、巴哈、和徹爾尼,我的技巧都是在那時候練起來的。高二我放棄了鋼琴,因為只要有震音、音階,踏板出現的段落,我都不能流暢地演奏。尤其是那時練了一首叫做「銀波」的曲子,整整練了半年練不起來,讓我灰心至極。加上為了專心顧課業,鋼琴只能當消遣。

上了大學後,即使多出許多空閒時間,我也沒想過要重新練琴。我們家那台破琴,中間的延長音踏板壞了沒修理,也是我不想練琴的藉口。經過四年練琴的空窗期之後,我去年年底住進了教會。住在教會常常會聽到隔壁翁莉雯同學悠揚的琴聲,慢慢地,這琴聲重新點燃我對音樂的愛。於是我從家裡把塵封已久的巴哈創意曲,小奏鳴曲拿出來練,生疏的手指在琴鍵上找回樂趣和自信。現在的我靠著Youtube影片學鋼琴,我不用再屈就於家裡沒有踏板的老鋼琴,教會的山葉鋼琴讓我使用,我也學會跟別人請教,而不是故步自封。即使我學琴的過程跌跌撞撞,也恨過自己沒有才華,但我開心現在對鋼琴重拾熱情和渴望。鋼琴的觸鍵是最優雅的手部運動,十隻手指在鍵盤上做出強弱表情,對位賦格,琶音震音,而左右手因為透過鍵盤這個媒介而開始了對話。

「我知道這不是一場完美的演奏會,但是我很喜歡。」翊瑄仍以她平常一貫地嚴正語氣說著,結束了她的獨奏會。我對這句話頗有共鳴,如果總是讓自己陷入比較的心態當中,那一定會很辛苦。我以前看著起步得比自己晚的鋼琴家,早已能夠彈蕭邦、莫札特等人地作品,總是感到很不是滋味。但現在,我不需要跟別人比較,只要自己能夠享受音樂,享受練成一首大曲子的樂趣,這樣就已經足夠了。二零一五年,我也能開一場屬於自己的演奏會。

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

桐花

去年沒看到的,今年如願以償了。下午兩點鐘和新來的菲律賓傳教士Weng搭捷運到永寧,和大家集合,雖遲到一下,但有很多人都還沒來。我約了很多人,但只有詠恩、映竹和Sasha確定會來。天兵的Sasha居然把地點搞錯,坐到南勢角站,還找到三號出口,讓我們幾個人很無言。媽媽跟我,詠恩映竹四個人在三號出口裡面的Dunkin' Donuts前面等Sasha,等到三點半才出發。

適逢桐花盛開,加上這兩天有桐花節活動,上山的車可說是塞到爆。到達之後走木棧道,賞螢步道,登山賞桐步道,都擠滿了人,窄窄的路都是人。我們一行人,奇妙的組合一起走上山。媽媽一直說我駝背,讓我覺得很尷尬,畢竟駝背不是我可以控制的。我們好不容易穿越人群,到達桐花公園入口,媽媽卻說不走了,於是詠恩映竹和媽媽一起坐在入口等我和Sasha。

我們兩人繼續往上走,人潮比較少,空氣也比較清新。到達一個高度後,站在岩石上俯瞰,山上的綠樹間雜著無數白色的桐花樹,這是一個山谷,前景是田地和工廠,墳墓,包圍著擁擠的城市,高樓大廈櫛比鱗次,籠罩著白色的霧氣。看到山谷開闊的美景,讓我心情大為舒暢,果然繼續往上走是對的。接著到另外一個高點,海拔約四百五左右的天上山,又是另一種景緻。整個台北盡收眼底,但噪音都被高度吸收了,靜謐的山中傳來卡拉OK的聲音,形成一種很有趣的對比,所謂鳥鳴山更幽,也許就是這種道理。

看完兩個高點,我們就下山跟媽媽她們會合,我的腿一直顫抖,也許是因為太疲倦,我跟大家說拉筋應該就會好一點。回程已經是晚上,路上樹叢中都看得到閃閃滅滅的螢火蟲,只不過由於人還是很多,簡直是在羅浮宮看蒙娜麗莎的烏龜速度排隊前進。坐公車坐到永寧站。晚上在公館金三角吃飯做結尾。

2010年5月1日 星期六

2015年的我

最近開始為未來做打算,再過兩個月,我就邁入二十二歲,大學也畢業了。而再過八年,我就三十歲了,所謂的青春事實上所剩不多。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有時午夜夢迴,發現自己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最近跟同學聊天,也常被問到未來的規劃,讓我不得不正視這個話題。我到底想做甚麼?我到底能做甚麼?每次思考這些問題之後,都有一些想法。與其逃避問題,不如花時間好好冷靜思考,於是我為五年後的自己,也就是二十七歲的我訂了幾個目標。有些是想養成的好習慣,有些是想達成的事,有規劃的人生,活起來也比較踏實。雖說定目標乍看之下有點不切實際,但卻是邁向夢想的第一步。

鍛鍊體能,每天運動。美好的人生需要有強健的體魄,一個成人每天至少要運動一個小時,才能維持基本健康水平。即使是現在身為一個學生,我也沒有好好地固定、規律地運動。但是我最近重新恢復慢跑的習慣,去年暑假開始也學會了游泳,籃球雖打得不怎麼樣也會不排斥。每天伏地挺身,仰臥起坐,慢跑,游泳,投籃運球等等,放假到海邊衝浪,到山區健行攀岩。我希望自己能夠有健壯的身材,學會所有泳式,學會衝浪。

每天練習鋼琴。今年開始我重新愛上鋼琴,只要有空都會練個一小時以上,會找鋼琴CD來聽或是Youtube上面的示範影片。即使沒有鋼琴在身邊,也要拿琴譜來念,鍛鍊手指技巧。我也積極和喜愛音樂,有在彈琴的人來往,雖然自己起步比較晚,不過我不因此而灰心,反而是虛心求教,想辦法見賢思齊,激勵自己練琴。我的目標是二零一五辦一場鋼琴獨奏會。

精通英日法三語,開始學習德文、西班牙文、韓文。二零一五年的我,已拿到公費留學資格,在歐美或是日本留學。所謂精通,我不只要能夠流利地與人溝通,也要能讓這三個外語像我的母語一樣流利,能夠做簡報、演講、寫文章、寫論文的程度。我喜歡會講不同語言的自己,我想要走遍世界,想要跟世界做朋友。

我的目標其實基本上沒有所謂物質層面,如存多少錢,買房子買車等等。之前曾經想過擁有了物質才會得到滿足,但卻不然。我大三的時候在麥當勞打工,出賣勞力,還兼了幾個家教,結果發現那一年都是空白,在知識上完全沒有成長。反觀其他同學,在我打工的時候念書,不知道累積了多少實力。如果沒有能力,只能當低階的勞力,家教亦然,備受剝削打壓,自己卻無能為力。但如果自己很有能力,是任何人也無法取代的。精通外語,強健體魄,積極進取的心態是金融海嘯打不倒的。

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輔大

五點二十上完政治學,我和簡名志,李平和陳爾薇一起在公館二號出口見面,晚上要去看輔大法文的畢業公演。從公館坐到台北車站,然後改搭299。晚上六點鐘的新莊塞到爆,從北車搭了一個多小時才到輔大,真是令人抓狂。進場前買了八方雲集鍋貼還有一個豬肉餡餅充飢,等走進劇場時已經沒位子坐了。我和李平找了階梯上的位子坐下,但名志整場都用站的,對他真是不好意思。

我們看的戲叫做八美圖,是部黑色喜劇,背景設定在法國一間房子裡,描述八個女人和一個男主人的故事。男主人有天被發現背後被刺一刀躺在床上,於是八個女人開始追查兇手,在這過程當中彼此的秘密一個個被揭漏,令人哭笑不得。最後的結局,也就是兇手揭曉的那部分,相當出乎意料之外,讓人覺得劇情安排有點不合邏輯,應該是屬於機械降神的手法,突然天外飛來一筆結束整場戲。

法文系的畢業公演以女生為主,兩個可憐的男演員的一句話也沒說,只在台上跑跑龍套,不知道是不是法文系的。此外劇中還安排了歌唱元素,劇情發展到一個段落,角色會拿起麥克風唱起符合當時戲中情緒的法文歌,我覺得穿紅衣服的女主人唱得最好。道具背景也許是限於經費,看來有點簡陋。字幕的投影片放在舞台後面,看得很清楚,即使聽不懂法文也能入戲。總之,這雖然是學生業餘表演,不過台風,演技,還有法文發音都值得讚賞。

表演結束在門口遇到法國文學課法律系的學長,我也和輔大的李曼堤學姊見面。她原本要幫我們占位子,結果因為我們遲到太久,只好把位子讓給別人。我們買了巧克力菠蘿,還有咖啡、咖啡奶酥菠蘿後,就坐五一三公車回公館。在車上我和爾薇聊了好多,感覺有點在抱怨,希望以後能多分享一些正面積極的議題。逛了無印良品,回到教會把麵包烤起來吃,其實和大潤發的巧克力波羅差不多,只是油了點,而且貴了點,我還發現大潤發、學校的小木屋鬆餅說不定都是使用同一個牌子的巧克力醬,總覺得吃起來的味道好像。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卯上麥當勞

這個活動策劃了幾個禮拜,最後用朱浩華老師的名義,敲定在圖書館多媒體服務中心四一八舉行。這間放映室還蠻大的,可以坐八十個人左右,有投影機,電腦等設備,相當方便。我六點就到了,只不過朱浩華老師只來一下,就快閃離開。令我訝異的是,史嘉琳老師居然現身了,說是看到海報才來的。趁著工作人員幫我們調整聲音設備,我跟她小聊了一下,才發現她一直都有追蹤我的FACEBOOK。

也許是因為我們宣傳不夠力,最後只有我們五個社團幹部加上李平。其他幹部也珊姍來遲,讓我有點氣餒。即使沒有人,我看過這部片,我仍然堅持到最後。畢竟身為一個社長你不能擺爛,你是社團的大腦,精神領袖,絕對不能倒。影片結束之後,瑋琛帶討論,增耀則是很盡責的讓討論繼續下去。

老師也提供很多有趣的見解,麥當勞剝削勞工問題其實大部分發生在教育程度較低的弱勢族群,他們別無選擇。此外關於吃麥當勞,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能夠比較理性抵擋麥當勞的廣告攻勢和食物誘惑。老師說她不會像片中的海倫和達夫一樣做長期的抗爭,因為太花時間、太累人、不符合時間成本,反而會用出書的方式來教育大眾。的確,與其禁止,不如教育大眾,讓他們知道有更健康的飲食選擇,才不會被麥當勞洗腦。所以說教育真的是很重要。

早上我和淑衡聊到工作分配的問題。這些工作不需要都是我一個人做,但是我得負起監督、協調、指揮、協助等等工作。我不可以害怕,也不能怕麻煩,因為我是社長。我最近壓力真的太大了,不過這也提醒我要更多讀經禱告,還有尋求支援。還好現在我有各種抒發情緒的管道,寫作、運動、鋼琴、教會等等,這也就是說我會花更多時間經營這個網誌,慢跑游泳打球,讀經禱告,還有唱歌練琴練吉他。

我相信這些困難挫折挑戰,都一定有它的意義,我們並沒有在浪費時間。在這過程當中所學到的解決問題能力、抗壓力,還有協調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對我們每一個人一生都有幫助。神要磨練我們成為合用的器皿,等著看吧,我們要有這個眼光,國際領袖服務社必定會在台大甚至在這世界發光發熱!因為神永不離棄我們,我們只要靠著祂必能成就大事。

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慢跑

昨天晚上本來要和SASHA和名志慢跑,結果因為下雨而取消,而今晚九點半一個人跑出去慢跑,穿著紅色帶著LOVE字樣的T恤和茶色短褲,耳朵聽著法文MP3。外頭氣溫很舒服,二十二度左右。河濱公園人煙稀少,路燈照著草原,野狗不懷好意地睥睨著我,有點恐怖。天空被雲彩遮住,月亮露出一半,躺在石頭長椅上作仰臥起坐,看著天空,原來我和大自然那麼近。

說是慢跑,倒不如說是散步,我發現自己跑似乎會不自主地怠惰下來,十一點十分回到教會這段路程,幾乎大部分都是用走的。回想自己高三下那段時間,為了鍛鍊體力,幾乎每個禮拜有三天都在跑步,那種自律是現在的我需要的。我最近發現自己動不動就想睡覺時,其實就是個身體發出的警訊,告訴我得鍛練體能才行了。大學這四年我嘗試了跆拳道、民族舞、華爾滋、游泳,最後真正有興趣的大概只剩游泳、籃球和慢跑,雖然不是很強,但每次做這些運動都有放鬆的效果。經過河濱公園,看著練投籃的人,讓我心生一個念頭,到法國之前的這幾個月,來河濱公園好好練投籃運球也許還不錯。

摸著自己日漸增長的肥肉還有胸部,我想是時候該鍛鍊身體了。如果現在不開始投資健康,以後就算花再多錢也買不回來,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