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危機就是轉機
來到法國之後,活動變得很多,交換學生們的派對,野餐,出遊不斷。我自己也流連於巴黎的藝術氛圍當中,逛了許多美術館和博物館。一方面生活變得比在台灣時要來得多彩多姿許多,但另一方面讀書的時間卻變少了。雖然來到法國,我的法文更是一點進展也沒有。交友圈也不算太大,這些社交活動並沒有讓我真正交到知心朋友,也許這還需要時間。昨天晚上本來要去看電影「不能沒有你 」的首映會,但是最後沒有找到人一起去,於是最後還是留在宿舍念書。兩個多小時只看了幾頁Paper,效率之低讓我哭笑不得。
早上的法文課美國同學和荷蘭同學報告得相當精彩,讓我十分佩服,是時候好好振作了。這篇文章是用MAC打的,花了好長時間,終於搞懂怎樣輸入繁體中文,如此一來我就不用再屈就於我那台骨董筆電了。這個週末我得完成卓君儒學生報的稿約,國際關係課的主題地圖報告,以及經濟與文學的報告。
天氣很冷,只有十度左右,比起昨天的晴天,今天可說是相當陰沈的天空。雖然沒有出去玩,但工作的同時也是學習。我得好好想想自己的下一步該怎麼走。與其什麼都作卻作不好,不如有所取捨,作我該作的事。的確,危機就是轉機,我已經來到了這裡,巴黎高等政治學院這間優秀的學府,不能入寶山而空手而返啊。
早上的法文課美國同學和荷蘭同學報告得相當精彩,讓我十分佩服,是時候好好振作了。這篇文章是用MAC打的,花了好長時間,終於搞懂怎樣輸入繁體中文,如此一來我就不用再屈就於我那台骨董筆電了。這個週末我得完成卓君儒學生報的稿約,國際關係課的主題地圖報告,以及經濟與文學的報告。
天氣很冷,只有十度左右,比起昨天的晴天,今天可說是相當陰沈的天空。雖然沒有出去玩,但工作的同時也是學習。我得好好想想自己的下一步該怎麼走。與其什麼都作卻作不好,不如有所取捨,作我該作的事。的確,危機就是轉機,我已經來到了這裡,巴黎高等政治學院這間優秀的學府,不能入寶山而空手而返啊。
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房補
巴黎的房子難找,即使找到房價仍然貴得嚇人。原本我期待能夠找到一個月三百歐元以下,離學校又近的房子,結果還是沒辦法。我透過一個法國神父介紹,住進了一間叫做Seminaire des Carmes的天主教宿舍,一個月四百八十元,折合台幣約兩萬。費用包含每天的早餐,水電瓦斯以及網路費。房間只有九平方公尺,有床、衣櫃、書桌、室內電話以及洗手台。宿舍其實在六區,Rue D'Assas的天主教大學校園裡面,離我的學校很近,走路只要十分鐘左右。
我三個星期之前收到房補卡,結果一直等不到錢,於是今天早上去了房補辦公室一趟。坐車四十分鐘,在辦公室排隊等了二十分鐘,花了整整一個小時。櫃台小姐說我有202歐元的房補,第一個月不會發,十月的房補要十一月才會匯進帳戶裡面。我追問她說獎學金生有沒有優惠,結果她查了之後,反而發現我的資料有錯,我不是住在私人出租公寓,而是公共宿舍,所以房補會比202還要少。中午和Damien提這件事之後,他說202歐元是一筆不小的金額,他才拿八十歐而已。結果我今天特地白跑一趟,還使我的高額房補白白飛走了。如果我今天沒有去就好了,也不會讓自己那麼失望。
我三個星期之前收到房補卡,結果一直等不到錢,於是今天早上去了房補辦公室一趟。坐車四十分鐘,在辦公室排隊等了二十分鐘,花了整整一個小時。櫃台小姐說我有202歐元的房補,第一個月不會發,十月的房補要十一月才會匯進帳戶裡面。我追問她說獎學金生有沒有優惠,結果她查了之後,反而發現我的資料有錯,我不是住在私人出租公寓,而是公共宿舍,所以房補會比202還要少。中午和Damien提這件事之後,他說202歐元是一筆不小的金額,他才拿八十歐而已。結果我今天特地白跑一趟,還使我的高額房補白白飛走了。如果我今天沒有去就好了,也不會讓自己那麼失望。
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第一週巴黎生活心得
坐了生平第一次十三個小時的飛機。到法國已經將近一個星期了,時間過得真快。只不過這個星期做的事不多,交了OFII資料,線上申請手機SIM卡和Navigo捷運卡,開戶和Imaginaire等因為要有住宿證明,所以沒辦法辦。
很幸運第一個星期能住在Dominique他家,他高二的妹妹Alice也在。有廚房,有房間,有網路,書也很多,即使捷運卡還沒辦下來,不能到巴黎市區去辦事,熟悉學校環境,在他們家仍然過得挺舒服。
以下是一些發現
巴黎地鐵沒有廁所,門沒有自動開,但是有。巴黎地鐵分圈計費,十二張卡12Euro。
巴黎沒有飲水機,得自己準備水,廁所不是到處有。
巴黎人愛抽菸,雖然我不確定他們是觀光客,路上到處有人抽菸,很不舒服。
巴黎的人行道有法國梧桐,樹皮成片狀脫落,有不同顏色的漸層,不禁讓我想起印象派畫作的點描手法。我私自稱他做印象派之樹。
巴黎的超市很多,幾步就有一個,巴黎人都帶推車去購物。
巴黎街頭有很多拿著杯子乞討的人,這裡的乞丐也許過得比台灣還好。
很幸運第一個星期能住在Dominique他家,他高二的妹妹Alice也在。有廚房,有房間,有網路,書也很多,即使捷運卡還沒辦下來,不能到巴黎市區去辦事,熟悉學校環境,在他們家仍然過得挺舒服。
以下是一些發現
巴黎地鐵沒有廁所,門沒有自動開,但是有。巴黎地鐵分圈計費,十二張卡12Euro。
巴黎沒有飲水機,得自己準備水,廁所不是到處有。
巴黎人愛抽菸,雖然我不確定他們是觀光客,路上到處有人抽菸,很不舒服。
巴黎的人行道有法國梧桐,樹皮成片狀脫落,有不同顏色的漸層,不禁讓我想起印象派畫作的點描手法。我私自稱他做印象派之樹。
巴黎的超市很多,幾步就有一個,巴黎人都帶推車去購物。
巴黎街頭有很多拿著杯子乞討的人,這裡的乞丐也許過得比台灣還好。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倒數
回到菲律賓第三個禮拜,終於回到每天規律的生活了。練琴,讀德文,上德文課,游泳,讀書寫作。然而這樣的生活即將在星期天改變。我將搭上飛機,前往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國度。開始打包行李,衣服一件一件折進行李箱。主動和失聯很久的朋友聯絡,我想感謝過去這一年他們對我的啟發還有幫助。
行李打包得差不多了,據Dominique信上說,巴黎天氣比台灣冷了五到十度,得多帶一點長袖外套之類的。早上雖然有25到27度,但晚上可以驟降到12到15度。每天在台灣熱得汗如雨下的我,根本沒辦法想像這會是怎樣的感覺。
剛剛打電話到法國在台協會詢問簽證的事情,負責的劉小姐又說主管現在不在,得等到他回來才能簽名。也就是說,我又得等到明天才能拿到簽證。這件事給我一件教訓,絕對不可以相信那些行政人員的辦事能力,必須得跟他再次確認姓名,職稱,以及在沒有確認是否能辦好事情之前,絕對不可以善罷甘休。我要發揮不屈不撓的精神,在法國也不能失去尊嚴才行。
只有游泳或是彈琴的時候,我才能完全拋開這些煩人的雜事。
行李打包得差不多了,據Dominique信上說,巴黎天氣比台灣冷了五到十度,得多帶一點長袖外套之類的。早上雖然有25到27度,但晚上可以驟降到12到15度。每天在台灣熱得汗如雨下的我,根本沒辦法想像這會是怎樣的感覺。
剛剛打電話到法國在台協會詢問簽證的事情,負責的劉小姐又說主管現在不在,得等到他回來才能簽名。也就是說,我又得等到明天才能拿到簽證。這件事給我一件教訓,絕對不可以相信那些行政人員的辦事能力,必須得跟他再次確認姓名,職稱,以及在沒有確認是否能辦好事情之前,絕對不可以善罷甘休。我要發揮不屈不撓的精神,在法國也不能失去尊嚴才行。
只有游泳或是彈琴的時候,我才能完全拋開這些煩人的雜事。
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法檢口試
我法檢報的級數是B2,也就是歐洲語言檢定共同分級制度中的中高級。當初之所以會報名,是希望自己在去法國之前能多讀一點法文,而且在考試壓力鞭策之下,讀起書來會更有動力。雖然沒有按照計畫每天讀法文,但至少讀的比以前勤,上法文課時Emilie還稱讚我法文進步了呢。
上禮拜五考了筆試,聽力快得像機關槍一樣,閱讀則是怎麼樣都抓不清題目要怎麼寫,只有寫作部份稍微好一點,畢竟是靠平常實力累積。今天下午參加第二階段口試,台籍監考官先讓我抽兩篇短文,從中選一篇考,然後有半小時可以在一間小房間準備。不能帶字典和書,只能帶題目,紙筆和準考證。我選的是一篇「交換房屋」的短文,想說這個題目跟自己比較切身相關,相對來說好發揮許多。交換房屋就像是電影「戀愛沒有假期」那樣的概念,兩個不同地區的人到對方的國家旅遊,交換對方的鑰匙,住在對方家裡。由於是交換,所以一毛錢都不用花,可以大幅減少出國旅遊預算。
我大致上把我的論述分為三點。第一點,交換房屋省錢又經濟,跟在家裡一樣舒服。而且可以減少度假時房屋閒置的問題,資源可以有效利用。其次,住在當地社區,比住旅館更能接觸當地文化,無論是參加社區活動或是上傳統市集等等都比在旅館來得方便。最後,交換本身就是一種互惠,彼此都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在異國旅行,不用在另外請人打掃,看門,照顧寵物或植物等等。
考官是一位美麗又溫柔的法國老師,她問了我幾個問題,如何光靠網路連絡就建立共識,如何確認對方值得信賴等等,總之就是繞著信賴著個問題打轉。我想到兩點回答她的問題,也許可以請當地友人幫忙協調連絡,或是找有豐富交換經驗的屋主。考官也點出我只有看交換房屋的優點,卻沒有檢討可能會有的一些風險。寫作或是發表時都要注意邏輯結構是否合理,這是平常就要練習的,但幸好老師是位好人,所以我很順利的考完口試了。
上禮拜五考了筆試,聽力快得像機關槍一樣,閱讀則是怎麼樣都抓不清題目要怎麼寫,只有寫作部份稍微好一點,畢竟是靠平常實力累積。今天下午參加第二階段口試,台籍監考官先讓我抽兩篇短文,從中選一篇考,然後有半小時可以在一間小房間準備。不能帶字典和書,只能帶題目,紙筆和準考證。我選的是一篇「交換房屋」的短文,想說這個題目跟自己比較切身相關,相對來說好發揮許多。交換房屋就像是電影「戀愛沒有假期」那樣的概念,兩個不同地區的人到對方的國家旅遊,交換對方的鑰匙,住在對方家裡。由於是交換,所以一毛錢都不用花,可以大幅減少出國旅遊預算。
我大致上把我的論述分為三點。第一點,交換房屋省錢又經濟,跟在家裡一樣舒服。而且可以減少度假時房屋閒置的問題,資源可以有效利用。其次,住在當地社區,比住旅館更能接觸當地文化,無論是參加社區活動或是上傳統市集等等都比在旅館來得方便。最後,交換本身就是一種互惠,彼此都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在異國旅行,不用在另外請人打掃,看門,照顧寵物或植物等等。
考官是一位美麗又溫柔的法國老師,她問了我幾個問題,如何光靠網路連絡就建立共識,如何確認對方值得信賴等等,總之就是繞著信賴著個問題打轉。我想到兩點回答她的問題,也許可以請當地友人幫忙協調連絡,或是找有豐富交換經驗的屋主。考官也點出我只有看交換房屋的優點,卻沒有檢討可能會有的一些風險。寫作或是發表時都要注意邏輯結構是否合理,這是平常就要練習的,但幸好老師是位好人,所以我很順利的考完口試了。
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琴鍵
晚上十一點多走出總圖,帶上內耳式耳機,我騎著腳踏車回到教會辦公室。看著皎潔的月光,耳裡有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相伴,這學期的無數個夜晚都是這樣度過的,有鋼琴陪伴的我是幸福的。上星期二聽了隔壁鄰居,師大音樂系才女翁莉雯的畢業獨奏會,三月聽了系上學妹翊瑄的鋼琴獨奏會。隨著她們的琴音,對音樂的純粹感動、學琴的回憶、技巧無法突破的惆悵,種種複雜的情緒心底翻騰上來。
我學鋼琴的過程,大概是從小學一下開始,到高一升高二的暑假結束。當初學琴的動機純粹是偶然,在教會長大,看到鋼琴就忍不住想摸。小一時我在我家附近的MPM補數學,那裡剛好也有鋼琴班,結果爸爸就讓我學了。駱春滿老師是我第一個鋼琴老師,教學並沒有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我跟著她到小三上學期。陳怡芳老師是我第二任鋼琴老師,她上起課來嚴格許多,也許是自己不認真練琴,她一直沒有給我困難的譜,我總是彈著無趣的拜爾。九八年那年,我五年級,二舅媽過世了,為了幫忙照顧舅舅的小孩,我媽帶著我和弟妹搬到金門。李麗娟老師是我那時候的鋼琴老師,由於不清楚我的程度為何,她給了我一些簡單的譜,有很多甚至是我以前就彈過的了。同樣地,那時候因為不愛練琴,鋼琴程度可說是停滯不前。
六年級回到台灣之後,就繼續跟陳怡芳老師學琴。九九年十月直到零四年八月最後一堂鋼琴課。上國中之後兩個星期上一次課,但是那三年我也沒有好好認真練過鋼琴,每天只愛打電動。真正開始認真練琴,而且自己也領略到鋼琴的演奏方法是在上高中以後。那段期間雖然也是兩個星期上一次課,課業比國中更為繁忙,但即使沒有人督促自己,我也能純粹靠一股傻勁撐下去。我每天狂練鋼琴,小奏鳴曲、巴哈、和徹爾尼,我的技巧都是在那時候練起來的。高二我放棄了鋼琴,因為只要有震音、音階,踏板出現的段落,我都不能流暢地演奏。尤其是那時練了一首叫做「銀波」的曲子,整整練了半年練不起來,讓我灰心至極。加上為了專心顧課業,鋼琴只能當消遣。
上了大學後,即使多出許多空閒時間,我也沒想過要重新練琴。我們家那台破琴,中間的延長音踏板壞了沒修理,也是我不想練琴的藉口。經過四年練琴的空窗期之後,我去年年底住進了教會。住在教會常常會聽到隔壁翁莉雯同學悠揚的琴聲,慢慢地,這琴聲重新點燃我對音樂的愛。於是我從家裡把塵封已久的巴哈創意曲,小奏鳴曲拿出來練,生疏的手指在琴鍵上找回樂趣和自信。現在的我靠著Youtube影片學鋼琴,我不用再屈就於家裡沒有踏板的老鋼琴,教會的山葉鋼琴讓我使用,我也學會跟別人請教,而不是故步自封。即使我學琴的過程跌跌撞撞,也恨過自己沒有才華,但我開心現在對鋼琴重拾熱情和渴望。鋼琴的觸鍵是最優雅的手部運動,十隻手指在鍵盤上做出強弱表情,對位賦格,琶音震音,而左右手因為透過鍵盤這個媒介而開始了對話。
「我知道這不是一場完美的演奏會,但是我很喜歡。」翊瑄仍以她平常一貫地嚴正語氣說著,結束了她的獨奏會。我對這句話頗有共鳴,如果總是讓自己陷入比較的心態當中,那一定會很辛苦。我以前看著起步得比自己晚的鋼琴家,早已能夠彈蕭邦、莫札特等人地作品,總是感到很不是滋味。但現在,我不需要跟別人比較,只要自己能夠享受音樂,享受練成一首大曲子的樂趣,這樣就已經足夠了。二零一五年,我也能開一場屬於自己的演奏會。
我學鋼琴的過程,大概是從小學一下開始,到高一升高二的暑假結束。當初學琴的動機純粹是偶然,在教會長大,看到鋼琴就忍不住想摸。小一時我在我家附近的MPM補數學,那裡剛好也有鋼琴班,結果爸爸就讓我學了。駱春滿老師是我第一個鋼琴老師,教學並沒有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我跟著她到小三上學期。陳怡芳老師是我第二任鋼琴老師,她上起課來嚴格許多,也許是自己不認真練琴,她一直沒有給我困難的譜,我總是彈著無趣的拜爾。九八年那年,我五年級,二舅媽過世了,為了幫忙照顧舅舅的小孩,我媽帶著我和弟妹搬到金門。李麗娟老師是我那時候的鋼琴老師,由於不清楚我的程度為何,她給了我一些簡單的譜,有很多甚至是我以前就彈過的了。同樣地,那時候因為不愛練琴,鋼琴程度可說是停滯不前。
六年級回到台灣之後,就繼續跟陳怡芳老師學琴。九九年十月直到零四年八月最後一堂鋼琴課。上國中之後兩個星期上一次課,但是那三年我也沒有好好認真練過鋼琴,每天只愛打電動。真正開始認真練琴,而且自己也領略到鋼琴的演奏方法是在上高中以後。那段期間雖然也是兩個星期上一次課,課業比國中更為繁忙,但即使沒有人督促自己,我也能純粹靠一股傻勁撐下去。我每天狂練鋼琴,小奏鳴曲、巴哈、和徹爾尼,我的技巧都是在那時候練起來的。高二我放棄了鋼琴,因為只要有震音、音階,踏板出現的段落,我都不能流暢地演奏。尤其是那時練了一首叫做「銀波」的曲子,整整練了半年練不起來,讓我灰心至極。加上為了專心顧課業,鋼琴只能當消遣。
上了大學後,即使多出許多空閒時間,我也沒想過要重新練琴。我們家那台破琴,中間的延長音踏板壞了沒修理,也是我不想練琴的藉口。經過四年練琴的空窗期之後,我去年年底住進了教會。住在教會常常會聽到隔壁翁莉雯同學悠揚的琴聲,慢慢地,這琴聲重新點燃我對音樂的愛。於是我從家裡把塵封已久的巴哈創意曲,小奏鳴曲拿出來練,生疏的手指在琴鍵上找回樂趣和自信。現在的我靠著Youtube影片學鋼琴,我不用再屈就於家裡沒有踏板的老鋼琴,教會的山葉鋼琴讓我使用,我也學會跟別人請教,而不是故步自封。即使我學琴的過程跌跌撞撞,也恨過自己沒有才華,但我開心現在對鋼琴重拾熱情和渴望。鋼琴的觸鍵是最優雅的手部運動,十隻手指在鍵盤上做出強弱表情,對位賦格,琶音震音,而左右手因為透過鍵盤這個媒介而開始了對話。
「我知道這不是一場完美的演奏會,但是我很喜歡。」翊瑄仍以她平常一貫地嚴正語氣說著,結束了她的獨奏會。我對這句話頗有共鳴,如果總是讓自己陷入比較的心態當中,那一定會很辛苦。我以前看著起步得比自己晚的鋼琴家,早已能夠彈蕭邦、莫札特等人地作品,總是感到很不是滋味。但現在,我不需要跟別人比較,只要自己能夠享受音樂,享受練成一首大曲子的樂趣,這樣就已經足夠了。二零一五年,我也能開一場屬於自己的演奏會。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