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鸚鵡之死

鸚鵡雖然美麗,但離開了大自然,他變成了供人玩賞的寵物,一個裝飾品,沒有所謂個體價值,也失去了原本上天所創造的意義了。若有天他離開了籠子,他沒有辦法像其他的鳥一樣自行覓食以求生存,反而卻在結實纍纍的果園中餓死,實在是令人不勝唏噓。

籠子給了鸚鵡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他在裡頭不必為三餐煩惱,卻也一天天失去了應有的求生本能。我們人何嘗不是如此?每天都面臨著工作及生活上的挑戰,偶爾也會欣羨那些擁有優渥環境的人。的確人的本性好逸惡勞,而舒適的環境卻不是人人有幸享有。即使現今電視媒體大肆宣傳富人的物質生活享受,但擁有了豪宅、名車,就真的等同於幸福,從此永無煩惱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我們無法預見未來。天有不測風雲,原本富裕的生活很有可能因為天災或人禍,旦夕化為烏有。

既然舒適安逸的環境無法永存,我們便不能把它當作是追求的目標,因為它是可遇不可求的。生活中的挑戰和困境,在當下看來難以突破,但卻是磨練我們心智和毅力的機會。危機就是轉機,人往往在在艱難中,最能激發潛力。如古時中國文人蘇軾,他在不得志之際,仍寫出許多動人的文學作品,也在地方有所建樹,造福了偏鄉的人民。而大環境同樣能造就一個時代。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之後,原本物資缺乏,百業待興,又面臨中共的威脅和不安的國際情勢,但是台灣人靠著刻苦耐勞的精神,在許多產業方面都有傲世的成長,政府建設也日益完備,終於締造出所謂的台灣奇蹟。

這樣的台灣奇蹟,現在安居樂業的台灣已不復見,這是為什麼呢?現在的台灣,其實也面臨著許多難題,教育改革、產業轉型,青年失業低薪等等。在安逸環境下長大的青年,缺乏上一代的吃苦精神,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身為這一代的青年,應該要有所覺悟,即使面對困境,也要找出方法突破。我們不要成為離開籠子之後在果園餓死的鸚鵡,而是要把握機會,把握機會,淬礪自己的價值。離開父母,學校,進入社會接受挑戰才是正確的選擇,若仍抱持著追求安逸舒適的環境,最終只會害死自己。

面對當前的困境,我們其實不用太過悲觀。大自然有其物競天擇的定律,由進化的觀點看,放手一搏才是讓整個社會轉變的關鍵。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寫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