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耕耘與收穫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這句話是近代中國重要思想家胡適先生所說,如此簡單的因果關係,卻是千古不變的自然法則。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唯有決定作物,加以耕種,最後才可能有對等的收穫。種豆企求得瓜,種瓜企求得豆是不可能的。

在人生奮鬥的道路上也是同樣如此,我們必須要確定終其一生值得努力的方向,依照個人的性情和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確立志向之後,還得日益繼夜的耕耘付出,才有可能得到成就。要達成目標,若沒有相當程度的努力,無異是緣木求魚。

在收割之前的等待是漫長且辛苦的。種在土裡的種子,一直沒有冒出芽來,難免會讓人灰心喪志。然而,農夫並不會因為因此而放棄他每日的農作,因為他相信總有一天,種子會衝破土壤,長出鮮綠的嫩芽。養分、土壤、空氣和水是植物生長的必備條件,只要辛勤灌溉、耐心等待,種子便會發芽,成長並開花結果。

當我們身處生命低谷,看不到前面的方向時,我們同樣會懷疑自己的努力是否正確,此時,耐心等候便不可或缺了。在不得志的時候,我們更是要堅定志向,砥礪自己的德行和才能,等到時機成熟時,才有辦法破土而出。古今中外這類例子不勝枚舉,如句踐臥薪嚐膽,無時無刻不忘戰敗恥辱,終究大敗宿敵;國父孫中山先生十次革命,終究推翻滿清,建立名國;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屢次實驗,在千百次錯誤之後,才找到發明電燈的材料,照亮人類的文明。他們的共通點,就是即使遭遇失敗困頓,仍然努力不懈,追求自己崇高理想目標的精神。他們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堅定志向才沒有放棄。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所付出的努力,也許在短時間之內沒有辦法立即看到成效,但唯有堅持下去,才是最後歡喜收割的不二法門。種下的腫子,唯有不間斷的照料,才有可能看到其發芽結果。如半途而廢,田地最終將成一片荒蕪。

有夢最美,築夢踏實。種下希望的種子,用理想當肥料,用汗水及類水灌溉,耐心等待,豐收的喜悅必然甘美!

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鸚鵡之死

鸚鵡雖然美麗,但離開了大自然,他變成了供人玩賞的寵物,一個裝飾品,沒有所謂個體價值,也失去了原本上天所創造的意義了。若有天他離開了籠子,他沒有辦法像其他的鳥一樣自行覓食以求生存,反而卻在結實纍纍的果園中餓死,實在是令人不勝唏噓。

籠子給了鸚鵡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他在裡頭不必為三餐煩惱,卻也一天天失去了應有的求生本能。我們人何嘗不是如此?每天都面臨著工作及生活上的挑戰,偶爾也會欣羨那些擁有優渥環境的人。的確人的本性好逸惡勞,而舒適的環境卻不是人人有幸享有。即使現今電視媒體大肆宣傳富人的物質生活享受,但擁有了豪宅、名車,就真的等同於幸福,從此永無煩惱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我們無法預見未來。天有不測風雲,原本富裕的生活很有可能因為天災或人禍,旦夕化為烏有。

既然舒適安逸的環境無法永存,我們便不能把它當作是追求的目標,因為它是可遇不可求的。生活中的挑戰和困境,在當下看來難以突破,但卻是磨練我們心智和毅力的機會。危機就是轉機,人往往在在艱難中,最能激發潛力。如古時中國文人蘇軾,他在不得志之際,仍寫出許多動人的文學作品,也在地方有所建樹,造福了偏鄉的人民。而大環境同樣能造就一個時代。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之後,原本物資缺乏,百業待興,又面臨中共的威脅和不安的國際情勢,但是台灣人靠著刻苦耐勞的精神,在許多產業方面都有傲世的成長,政府建設也日益完備,終於締造出所謂的台灣奇蹟。

這樣的台灣奇蹟,現在安居樂業的台灣已不復見,這是為什麼呢?現在的台灣,其實也面臨著許多難題,教育改革、產業轉型,青年失業低薪等等。在安逸環境下長大的青年,缺乏上一代的吃苦精神,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身為這一代的青年,應該要有所覺悟,即使面對困境,也要找出方法突破。我們不要成為離開籠子之後在果園餓死的鸚鵡,而是要把握機會,把握機會,淬礪自己的價值。離開父母,學校,進入社會接受挑戰才是正確的選擇,若仍抱持著追求安逸舒適的環境,最終只會害死自己。

面對當前的困境,我們其實不用太過悲觀。大自然有其物競天擇的定律,由進化的觀點看,放手一搏才是讓整個社會轉變的關鍵。

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台灣紀行》讀後感

書名:台灣紀行
作者:司馬遼太郎
出版社:東販

這本書記錄了作者一九九三年到訪問台灣的紀錄,不同於一般景點式的觀光,這更像是一個縱貫台灣古今,跨越時空背景的旅行。作者經過本身史學家人文思考精神,謹慎的一字字書寫下這塊土地的人事物。

全書最難能可貴的,作者不純然施加自己的觀點,而是融入各個日本人以及台灣人的親身經驗。看他們在大時代底下如何自處。經歷了日治時期,戰後的台灣人受到國民政府壓制,卻能夠在夾縫中求生存,並一步步地爭取到屬於自己的權利,也因為他們的努力,台灣才有辦法在戰後的窮困潦倒之下,重新建造發展經濟,締造了所謂台灣奇蹟。而曾經待過台灣的日本人,已經把台灣當作自己的家,即使離開,仍然心繫台灣。司馬先生自己就舉了相當多這類日本人的故事。

當然,讀完全書,可以了解到作者嘗試把「台灣」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而不是用「中華民國」、「中國」,或是把台灣人當作「華人」的框架去加以包裝。跟許多移民社會一樣,經過幾百年的時間,先住民和移入者,從相互對立爭鬥,到重新建構出一種與先住民文化及移入者不全然相同的文化。日本統治五十年之後,日本文化及間接傳入的西方文化也在這裡生根。然而,全書並沒有對日人的壓制加以深入的探討反省,反而是強調日人對台灣的貢獻,國民政府則被塑造成使台灣停滯不前的主因。這種觀點,也許隱含著「台灣為日本的附屬品」的意識形態,也合理化當年的日本統治。

撇開可能造成爭議的意識形態不談,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台灣近代史的全貌。親身經歷過的口述歷史,或許比官方說法更有打動人心的效果。每個人所抱持的價值觀,實在是受到生長環境、教育以及社會歷練所累積的。司馬先生雖身為日本人,卻能設身處地的站在「被描寫者」的角度去書寫,使我們讀者能夠感同身受。

2013年4月3日 星期三

兼職考生甘苦

現在的生活十分忙碌,幾乎沒有休息時間。除了固定上班之外,星期一要家教,二、四、六日要補習,星期三、五,則是要去圖書館自習至少到晚上十點鐘,複習國考的科目。

高中時期的我,只抱持著好的文憑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的天真觀念,其實現實並不是如此。進了好大學,如果自己沒有努力充實自己,知道自己的就業方向,四年後仍然是相當迷惘。但是又有誰能夠一開始就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呢?

許多找到好工作的同學,通常都很清楚自己的喜好,在大學的時候也積極尋找參加課外活動、實習的機會,建立自己的人脈。如果只是埋首書堆,不與人來往,實在就太可惜了,因為所謂的名校,就是精英聚集之處,也充滿了許多機會。

現在的工作,薪水不多,稱不上喜歡,也不算是好工作。這份工作唯一的優點,就是離家近,出家門騎腳踏車,加上坐電梯上樓,大概只要十五分鐘內就可以抵達辦公室,偶爾還可以回家吃午餐休息。現在是以做義工的心態上班,透過打訂單做報表學到了不少EXCEL技巧,主管人也都還不錯,相處起來輕鬆愉快,沒有太大的壓力,還可以觀察到職場的生態,學習國際貿易的實務流程等等。

一邊準備國考,一邊工作,其實比想像中還要累人。因為下班之後已經精疲力竭,吃完飯仍然要馬上打起精神,轉換心態,去圖書館唸書,或是上課。最可怕的是週末,從早上九點上到下午六點,連續八小時,如果有加課,更要上到晚上十點多。在時間被擠壓的情況下,還得挪出時間唸書,複習上過的東西,如果沒有堅定的決心,很容易就想要放棄了。我想我在考前幾個月應該會把工作辭掉,目前還在觀望當中。

我給自己五個月時間,如果沒有考上國考,就去旅行幾個月再回來繼續準備考試。至少我希望自己能夠在這幾個月好好努力衝刺,不要給自己留後路。

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

《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是我在高雄當兵的時候看的一本書,那時是離退伍日已經不遠的七月盛夏。這本書是由幾個文化界台北人共同寫成的,用不同於旅遊書的角度去分析台北市,從建物、政治、夜市、唱片行等等觀點切入,對於目前生活在台北或是曾經住在台北的人都會莞爾一笑的輕鬆作品。

這本書出版從一九九八年出版,至今已超過十年,但仍然有再版,不時也有報章媒體對這本書進行討論,讓人不得不佩服這些前輩們。那時的台北,經歷了十年的政治思想解放,享受著前所未有的民主,但在基礎設施上還沒辦法跟得上所謂國際大都會的水準,不過十四年後的今天,台北已經慢慢地趕上先進國家的生活水平,鐵路地下化,捷運改善了市區交通,公車逐漸換成舒適的低底盤公車,許多老街區和古蹟歷經整修之後,被賦予全新的功能。以華山文創園區為例,廢棄的啤酒廠原本是廢墟,而現在卻是令人流連忘返的舒適空間,有咖啡館,電影院,還有一片大草原。

台北市面積兩百多平方公里,三面有山環繞,住在台北的人只要搭捷運或公車,就可以親近大自然,享受登山健行的樂趣。台北也逐漸變成一個國際化的都市,大眾運輸系統日漸便利。這幾個星期一上家教時,都會騎腳踏車從東門到大安森林公園,我目睹了信義路的蛻變。人行道比起之前拓寬了許多,分隔島重新種植了樹木,從東門站遙望夜晚的信義路,盡頭就是代表台北高聳的一零一大樓,真的很美。

兩千零九年就設置的微笑單車租借系統,原本只在信義區設站,但從去年開始大量擴點,加上免費入會優惠之後,使用人次大增。微笑單車彌補了捷運路網的不足,也使台北人在公車接駁之外,有了更好的選擇。更好的是,有了微笑單車,我也可以自由自在地,用自己的步調,畫出屬於自己的台北地圖。騎腳踏車可以悠閒的欣賞逐漸改變的市容,

基礎設施、都市規劃、建築美感,台北也許比不上巴黎、紐約,但這並不表示台北沒有美麗的地方。台北畢竟才建城一百多年,歷史發展也不像巴黎那麼漫長。我們歷經了清領、日治然後是國民政府的統治,現在能享有媲美已開發國家的都市生活,都要歸功於所有人長久時間的努力。

巴黎即使貴為世界最美麗的城市,仍然不斷改造自己,讓它除了能夠保留過去之外,更能展望未來。大巴黎計畫,就是要讓無形的小巴黎擴大,讓整個巴黎藉由向外發展,能夠減緩人口壓力。改善大眾運輸路網,縮減車道,把市中心的空間歸還給行人是近年顯而以見的。把以前環城大道的邊緣範圍,今年的環狀線輕軌完工,讓巴黎外圍區域能夠有更完善的交通,不用再繞一大圈到市中心,有助於週邊地區的發展。

我家住中和,但其實社區環境並不算不差,樓下有兒童遊樂區、安邦公園,過馬路還有中和綠園道連接,雖然這些綠地沒有大安森林公園的規模,但每天下班經過時也是蠻愜意的,還可以使用公園裡的戶外健身器材。走路五分鐘可到公車站、十分鐘可到捷運站,公車兩三分鐘就一班、捷運中和線也是兩三分鐘一班,不用半小時就可以抵達市區,相當方便。現在還有環狀線在施工,雖然施工造成交通黑暗期,但相信落成之後,大台北地區的生活品質會大大提升。